最新内容

甘肃核辐射环境监管探“多点突破”新路径

人民网乌兰巴托9月25日电 (记者张朋辉)9月25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改造乌兰巴托蒙古包区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蒙古国代表迪莫夫斯卡、乌兰巴托副市长阿玛尔图布辛等出席签约仪式。-->   沈敏娟在致辞中说,乌兰巴托蒙古包区光伏系统改造项目完成后,500户家庭将受益。这体现了中方的共同发展理念。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借助技术和规模优势推动绿色能源转型,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的可及性,今天的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沈敏娟表示,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作为联合国的重要机构,为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工作,重视国际发展援助,今天的项目是中国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蒙支持的第三个项目,切实惠及蒙古国民众。   沈敏娟表示,今年是蒙古国“支持首都基础设施建设年”,乌兰巴托正在实施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改善空气质量、缓解交通拥堵。中方对此表示赞赏,并愿意提供支持。除此项目外,中方支持的中央污水处理厂、1008户棚户区改造项目即将完工,体现了中方对蒙古国首都建设的大力支持。   迪莫夫斯卡和阿玛尔图布辛在发言中感谢中方为项目提供支持,表示希望项目尽快建成,形成示范效应,助力清洁能源推广,造福乌兰巴托更多人民。   本次签约仪式在乌兰巴托居民楚伦呼家的蒙古包中举行。据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改造乌兰巴托蒙古包区项目由中国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提供支持。项目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储能系统及其相关的培训、推广等。改造项目完成后,将为乌兰巴托蒙古包区居民提供清洁能源,助力该区域节能减排。 【编辑:付子豪】

探访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屿:量子城市基地有机更新、转型发展

中新网重庆9月27日电 (记者 钟旖)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2025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27日在西南大学开幕。  本届大会以“改革创新·协同融合”为主题,是我国风景园林教育领域两项重要学术活动的首次联合举办,旨在深入交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探索学科建设新路径,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战略。图为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2025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开幕现场。西南大学供图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李雄在致辞时指出,风景园林教育要以“创新”为引领,勇于探索新路径,持续提升风景园林学科的时代性与引领力;要以“协同”为抓手,打破壁垒,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架、实践基地建设等关键环节深化跨界合作,凝聚“政产学研用"多方育人合力,共同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高质量教育生态;要以“融合”为导向,厚植行业精神内核,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本领的风景园林人才。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廖聪全说,重庆作为一座享誉全球的8D魔幻山水之城,为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近年来,重庆努力绘就“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行路见荫”的城市新画卷,离不开风景园林教育提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我们将以大会为平台,学习借鉴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紧密结合重庆实际,进一步深化风景园林领域改革与创新。”  西南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办园林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西南大学校长王进军介绍,数十年来,该校风景园林学科持续深化多层次、多方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起“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链条,为行业输送了一批既能“仰望星空”做理论研究、又能“脚踏实地”解决实践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西部风景园林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贡献了“西大力量”。  据悉,大会期间将举办主旨报告、4大主题论坛、10个分论坛、8个研究生论坛,全面展示风景园林学科在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科学研究、课程思政、实践教育、国际合作、数字赋能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大会还公布了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风景园林设计赛道获奖名单,并举办获奖作品展览、本科与研究生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研究生论坛论文海报展览,充分展现青年才俊的创造力与责任感,为推动学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完)--> 【编辑:刘阳禾】

十一假期北京预计以晴到多云为主 昼夜温差较大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27日电 题:探访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触摸厚重历史与璀璨文化  中新网记者 张玮  “老师,长城为什么叫长城?”  “老师,长城到底有多长?”  “老师,最早修筑的长城是哪里?”  ……  国庆节前夕,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迎来又一批研学团队,孩子们边走、边听、边看,不住地向讲解员提问。  “长城是世界上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建筑遗产。中国历代长城全长超过两万公里,分布在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早修筑的长城是齐长城和楚长城。”“00后”讲解员云丹阳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解答着这些问题,嗓子都哑了,心里却乐呵着。  “孩子们有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对长城文化很感兴趣,那么这段历史文化就‘活’了。”大学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云丹阳,2024年毕业后来到当时刚建立的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工作,“我还是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起初学习旅游管理想法单纯,觉得做一名导游‘游山玩水’也不错。毕业后来到博物馆工作,发现‘畅游’在历史文化中让自己更自信了。”图为游客参观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 杨玉婷 摄  近日,中新网记者探访了这座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生动地触摸了厚重历史与璀璨文化。  展厅内,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寒光凛冽,汉代的铁甲戎光赫赫,诉说着长城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发挥着重要防御脊梁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长城沿线的烽火台、隘口,成为军民传递情报、阻击敌对势力的关键据点,古老的“通信系统”在近代战火中被赋予了抗击外敌的新使命,这些“信息基站”见证了跨越时空的智慧。  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馆长马永乐介绍,博物馆是以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时期长城资源为展示主题,通过中国长城篇、内蒙古长城篇、呼和浩特长城篇、交融汇聚篇、长城保护篇5部分,运用各种展示手段,展现祖国北疆历代长城,勾勒长城两侧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程。  “赵长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保留比较好的一段在包头至石拐公路10公里处。”马永乐向记者介绍,赵长城大约在赵武灵王20至26年修筑。“它迤逦于阴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山南是狭长的土默川平原,水草肥美,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  马永乐说,内蒙古长城有两大特点:一是长度最长。内蒙古长城的墙体总长度达7570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分布于全区12个盟市的77个旗(县、区)。二是历经的时代最多。内蒙古长城包括战国赵、战国燕、战国秦,以及秦、汉、辽、金、明6个历史时期的8个王朝及政权修筑的长城。图为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内陈列长城相关展品。 刘清羽 摄  “呼和浩特市地处河套平原东部,万里长城与滔滔黄河在这里紧密握手,因此,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也在这里交汇融合。”在呼和浩特长城篇展区内,马永乐放缓了脚步,“呼和浩特长城资源丰富,目前发现战国赵、秦、汉、金、明5个时代的长城,主要分布于呼和浩特市区北侧和南侧的7个县域。”  关于呼和浩特长城的修缮和保护情况,马永乐介绍,2019年呼和浩特新城区实施秦长城坡根底段保护修缮工程,部分段落被列为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清水河县明长城小元峁段等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相关施工正在有序推进,兼顾保护与开发。  “2023年1月1日,《呼和浩特长城保护条例》施行,使呼和浩特市的长城保护有了更加具体的法律保障。”马永乐说。  博物馆里的互市贸易模拟沙盘是最吸引游客的,长城沿线商贸往来的历史画卷生动呈现出来:茶马互市、骆驼古道上的贸易盛况,讲述着茶叶、丝绸、皮毛等商品流通的故事,见证了民族之间经济与文化的交融共生。  “由于长城关隘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曾被视为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物资交换的重要枢纽。”在最后,云丹阳向孩子们缓缓道出长城在“万里茶道”中的重要性。图为互市贸易模拟沙盘生动呈现长城沿线商贸往来的历史。 杨玉婷 摄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逐渐成为旅游新时尚。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自2024年10月份开馆至今,已接待游客15000人次。  在马永乐看来,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是为系统保护、研究和展示长城文化遗产创建了平台,同时呼应公众对长城历史价值的认知需求,助力长城文化与北疆文化的传承。(完)--> 【编辑:刘阳禾】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出席庆祝大会,新疆之行蕴含深远考量

中新网运城9月26日电 (陆祁国 卫世新 张秋明)中秋时节,山西省新绛县泽掌镇范庄村2000亩菊花竞相绽放,金色花海铺满田间,微风拂过菊香四溢,数百名农民挎着竹篮穿梭花丛采摘,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地头。  “以前种玉米、小麦,除去成本没剩多少。现在种菊花,一亩能收两千多斤鲜菊,纯收入四五千块钱。我种8亩,年均收入4万元没问题。”正在采摘的村民范白龙说,自范庄村将菊花确定为主导产业后,他流转土地种植菊花,年收入较以往翻了好几番。村民采摘菊花。  高新生 摄  范庄村依托吕梁山脚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自然优势,近年来,村“两委”经多方考察,决定引进优质菊花品种,打造规模化种植基地。为打消村民顾虑,该村成立惠泽专业合作社,提供“统一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服务,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我们既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每年烘干菊花100吨,销售额达500万元。”范庄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范金虎介绍,合作社已吸纳会员102人、种植户200余户,引进北京菊、杭白菊等品种,购置烘干、冷藏等设备提供初加工服务,构建起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产业链。  此外,惠泽专业合作社还投资300万元购置深加工设备,开发菊花茶产品。如今,菊花不仅销往周边省市,还通过网络走进全国消费者家中。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菊田,农民们挎着菊花满载而归。从传统农作物种植到千亩菊海飘香,范庄村以一朵小菊花为起点,蹚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致富路。(完)--> 【编辑:胡寒笑】

提升青少年国防意识 天津举行学校国旗护卫队展演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马帅莎)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郝裕彤 摄  风云三号08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业务卫星,配置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等9台遥感载荷。  该卫星在确保极轨气象全球成像和大气垂直探测观测业务基础上,侧重气候变化监测,主要应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96次发射。(完)--> 【编辑:刘欢】

真切记录中国乡土文化变迁 《铁扬文集》首发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新网9月25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9月25日发布公告2025年第51号,公布将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的决定,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等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见附件),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禁止向上述3家美国实体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二、特殊情况下确需出口的,出口经营者应当向商务部提出申请。-->  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附件:出口管制管控名单(2025年9月25日)商 务 部2025年9月25日  附件:出口管制管控名单(2025年9月25日)  1. 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Inc.)  2. 扁平地球管理公司(Planate Management Group)  3. 全球维度公司(Global Dimensions LLC) 【编辑:刘阳禾】

丁薛祥在湖南调研时强调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和严厉打击盗采盗挖行为。  今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盗采盗挖致人遇难事件,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盗采盗挖行为导致国家战略资源被破坏和低效浪费,通过非法渠道交易扰乱矿产品正常市场秩序,增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运行成本与供应链风险。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关于扎实开展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严厉打击盗采盗挖行为的通知》,组织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整治工作,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明确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责任主体,全面排查摸清废弃矿洞底数,严格落实各项封堵整治措施,建立健全协同监管和打非治违长效机制,形成面上震慑、线上把控、点上管住的工作格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强调,本次打击整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各级责任,发动群众力量,通过精准排查、严格封堵、重拳打击和长效治理,全力遏制盗采盗挖事件发生。-->  (总台央视记者 唐国荣) 【编辑:陈海峰】

从“泥腿子”到“新农人”:“稻四代”开辟新“稻”路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袁秀月)校园食品安全又有新规。近日,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规范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地多部门出台规定,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加大整治力度。截图  禁止采购、使用不合格食材  学校应制定食堂供应商退出机制  《指引》要求,学校大宗食材采购应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确保食材来源可溯、质量安全。采购食品及原料应遵循安全、健康、符合营养需求的原则,禁止采购、使用不合格食材。在验收管理方面,要求学校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集体验收,公开透明。对于验收不合格或禁止采购的食材,应当场退回或销毁,并如实记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大宗食材采购数字化平台,推进电子化票证管理。  《指引》还提到,每一学年,由学校对中标供应商实施学年度评价,应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退出机制和应急预案,采取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的方式开展考核工作。在供货过程中若发现假冒伪劣、不合格食材等问题严重的,因所供应大宗食材直接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取消其供货资格、终止与相应学校签订的合同并追究供应商造成的损失及法律责任,学校及时向教育部门报告,列入供应商不良记录清单。  在档案记录管理方面,《指引》要求,学校应留存每批大宗食材的供货清单,供货清单上应有供应商盖章或签字。应记录大宗食材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不少于二年。  此外,《指引》还提到,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并依法公开;学校应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内容,每学期至少在食堂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等等。  多地多部门出台规定  从重处理、从严要求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广大学生和家长。今年以来,多地多部门出台规定,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  如今年1月,国务院食安办、教育部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全面压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如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规范大宗食材采购、严格承包经营行为管理等。  今年4月,《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其中明确,学校、幼儿园违反《规定》要求的,应当从重处理。  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是我国首个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标,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标准化指导。比如,学生餐中的热食在熟制后需在1小时内分装成盒或直接盛放于密闭容器,且制作完成后食用时限不超过3小时;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等。  此外,今年以来多地都出台举措,严抓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如近日,北京市发布《学校食堂清洁和消毒规范》《学校食堂异物管控规范》《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规范》三项地方标准。据介绍,三个标准贯彻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通过明确制度要求、确定技术标准、规范加工操作等,防控食品中混入异物、病媒生物污染食品、餐具洗涤剂残留超标等风险。  云南出台《云南省中小学校园餐“十化”管理规定》,从资金监管、食材供应、价格公示、群众监督等十个方面对校园餐管理进行全流程规范管理。  此外,多地还通过公开监督举报方式、发放举报奖励等方式,鼓励公众对“校园餐”进行监督。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地方仍然出现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警示我们专项整治任务仍然艰巨,我们将抓紧不放、持续用力,特别是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完)--> 【编辑:刘阳禾】

2025“尧王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临汾收官 潘文君夺冠

中新社香港9月26日电 (记者 戴梦岚)香港特区立法会26日三读通过《简朴房条例草案》(简称“条例草案”),为出租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引入规管制度。2024年10月,香港九龙城区一“劏房”住户的狭窄住房环境。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宣布以立法方式制订“简朴房”规管制度,住宅楼宇分间单位须满足相关的最低标准并获认证为“简朴房”,方可出租作居住用途,以确保相关分间单位能提供合理和安全的居住环境。该政策被视为解决香港“劏房”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关条例将于今年10月3日在香港特区政府宪报刊登,2026年3月1日生效。特区政府将在条例生效前开展一系列宣传工作,并从2026年3月1日开始登记及接受“简朴房”认证。登记者可享36个月宽限期,以逐步进行所需的改造工程和申请“简朴房”认证。在为期12个月的登记期完结后,即2027年3月1日起,特区政府将对违法出租无登记及无认证的分间单位,采取执法行动。  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在立法会上发言指出,条例草案是为告别“劏房”问题而迈出的重要一步。特区政府已规管“劏房”租金,加上未来数年公营房屋供应量大幅增加,相信轮候公屋的民众对“劏房”的需求会逐步减少,预计“劏房”租金不会大幅上调。  何永贤表示,为确保相关住户不因执法行动或“劏房”改造工程而失去居所,特区政府会鼓励合资格住户申请简约公屋或过渡性房屋,亦会协助他们在私人市场找寻其他居所,为有需要的住户提供暂时安置。“特区政府会有序落实‘简朴房’规管制度,让所有人在这个城市有尊严地生活”。(完)--> 【编辑:叶攀】

中央芭蕾舞团全新阵容演绎《鹤魂》

大国工匠是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记者近日从全国总工会了解到,我国首批通过自主培育的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公布,持续壮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正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底座”。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我国首批200名高技能人才,经过一年多的培育正式被授予“大国工匠”人才称号。  大国工匠彭菲:作为一名大国工匠,我也深刻体会到,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关键力量。我们既要成为技术落地的“催化剂”,不断帮助企业解决从算法创新到产品落地的问题;也要成为产业升级的“推进器”,把AI技术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能。  今年以来,各地都在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在广东,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数字技能等领域,把培训建在产业链上,今年全省已建成171条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佛山市人社局就和一家机器人企业共同成立了培训班,企业导师与行业专家全程指导学员,帮助学员全面提升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大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学生 林炜泰:学习效率很高,我通过行业专家认证后,就直接来到公司这个产线机器人编程岗进行实习,我现在每个月的实习工资是4000元左右。  宁夏开展首批数字技术工程高级工程师评审,引导更多人才向数字技术领域聚集深耕;  湖北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面向本企业职工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可自主评价人才、自主使用人才;  江苏省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畅通高技能人才向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流动渠道。  浙江持续打造技能人才“增技增收”先行区,形成差异化技能工资协商体系,鼓励各地将高技能人才要素与企业用地、用能等相关激励政策挂钩,激发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提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的内生动力;  上海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对人工智能训练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17个职业(工种)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上调30%。  人工智能训练师 孔令锴:今年,我获得了高级人工智能训练师证书,还获得了政府的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这让我们投身新兴领域的一线技术人员有了非常大的信心,干劲也更足了。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 【编辑:李润泽】